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理论研究
 
非遗视角下的庙会与宗教文化
作者:王峰 路航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2/4/18

庙会起源于古代的宗庙祭祀制度。汉代之后,随着道教和佛教的兴起,庙会的内容也开始出现多元化的色彩,各种庙会习俗也开始初步形成。一直到明清时期,庙会活动的形式逐渐定型,成为在寺庙宫观及其附近定期举行的一种民俗活动,“庙会”也因此得名,成为中国民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已公布的5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作为“民俗”类的庙会项目有33种。(参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这些庙会活动呈现了历史上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反映了古代宗教文化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庙会里的宗教文化

 

各种庙会都有规定的会期,大多为宗教或者民间信仰的纪念日,所举办的地点也是在寺庙宫观或者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周围,由此可见其宗教文化的渊源。

 

庙会大多源自佛教或者道教。例如,上海的“龙华庙会”源自龙华寺(相传为弥勒菩萨道场)在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的涅槃日举办的纪念法会;安徽池州市的“九华山庙会”是由敬奉地藏菩萨仪式演变而来;山东泰安市的“泰山东岳庙会”源于道教东岳大帝、碧霞元君的信仰以及民间的泰山崇拜意识;湖北十堰市的“武当山庙会”是由道教信徒独特的朝山敬香活动演化而成。而原来属于民间信仰的“报赛酬神”活动,也渐渐与佛教、道教活动结合。也有的庙会直接源自民间信仰。例如,山西太原市“晋祠庙会”源于祭祀周武王之妻、姜太公之女、叔虞之母邑姜;浙江永康市的“方岩庙会”是为了纪念北宋名臣胡则(由于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被民间奉为“胡公大帝”,立“胡公庙”祠祭),其后才逐渐发展起来;湖南长沙市的“火宫殿庙会”源自古代祭祀火神祝融的活动。

 

宗教文化是庙会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都包含“祭神”“祈福”活动。例如,“九华山庙会”的三个会期,分别举行“浴佛法会”“盂兰盆会”“大愿法会”,以超度亡灵、祈求平安和众生安乐为主要内容;湖北武汉市“汉阳归元庙会”在清代中叶就很著名,其主要内容就是在春节前后敬香祈福;北京的“东岳庙庙会”在元代即已出现雏形,明代正式形成,入清后达于鼎盛,庙会的重要内容就是祭祀东岳大帝和民间吉祥神,以祈福迎祥;广东佛山市的“祖庙庙会”,主要内容就是在北帝诞日举行祭祀、庆祝活动。

 

二、庙会反映了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融合

 

庙会既是礼神、娱神的活动,也是商业交流的活动。早期庙会是一种宗教活动,随着经济和人们交流需要的发展,逐渐融入市集、交易活动,因此又被称为“庙市”。随后又增添了娱乐性活动。庙会经过这一系列的转变,把原来的宗教节日变成了世俗节日,各种世俗文化的元素也得以自然而然融入其中,越来越成为人们世俗生活的一部分,比如,过年逛庙会就成为人们春节期间不可缺少的内容,其中宗教元素已经很少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庙会的宗教色彩逐渐淡化,增加了众多世俗色彩。例如,“龙华庙会”,在明代就已经成为兼容商贸、娱乐的综合性庙会,到清代时更是与观赏桃花的习俗结合起来,具有都市性、商贸性和娱乐性的基本特征,时至今日,“龙华庙会”已经成为上海新春时节最为欢快的庆祝活动;“九华山庙会”也在佛事活动之余,加入了当地民众举办的“舞龙灯”“舞狮灯”等娱乐活动。而一些庙会则演变为集商贸、娱乐等为一体的民俗活动。例如,浙江磐安县“赶茶场”,最初是为了祭祀晋代许逊(相传许逊曾游历磐安县的玉山,对当地发展茶叶生产、销售作出巨大贡献,因此被尊为“茶神”,并建庙立像),不过早在宋代就形成了以茶叶交易为中心的“春社”“秋社”两季庙会,而“玉山古茶场”更是目前全国发现最早的古代茶叶交易场所遗存。“火宫殿庙会”主要包括演社戏、玩杂耍、唱长沙弹词等民众文艺活动,尤其是风味小吃更是独具特色。

 

三、庙会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作为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活动,庙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但是展现民间文化的大舞台,也丰富了社会大众的文化生活。庙会不但在全国各地广为流行,而且在海外华人居住区也有许多源自祖国的庙会,庙会成为联系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特殊的文化血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庙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积极的传承和保护。

 

庙会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仍然兴盛,属于“活态传承”的形式。但是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由于大部分是以口头传承、手头传承等方式进行,因此有很多遗失的内容,需要进行细致的整理,尤其是要将庙会文化中的制作技艺、表演技艺等更多的传统技能利用新媒体等现代方式加以整理、保存,从而使庙会文化能够更“完好无损”地传承下去。此外,对于庙会活动也要加以引导,摒弃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陋习,注重发挥其中蕴含的积极因素,将庙会作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例如,陕西铜川市“药王山庙会”弘扬药王孙思邈的医德医风,促进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庙会世代延续,历久不衰,生动体现了各地古老的乡风民俗,反映了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对于社会、民俗、艺术、宗教等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各地庙会逐渐兴起、繁荣,如何引导这一传统的民俗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使之服务于时代、服务于社会,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作者:王峰 路航  单位为河北美术学院)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