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理论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作者:王新红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2/6/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基本遵循和根本指导。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反映了我国民族工作发展变化的趋势,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民族工作需要,反映了各民族的迫切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性和人民群众主观选择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逻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当代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族工作实践丰富丰厚,在这个时候,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是亟待总结和创新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对民族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化,是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理论的总结和创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特别是其进入新时代的情境中形成的。围绕“如何认识民族工作,如何做好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大量论述都充满着破解民族工作难题的“问题意识”。比如如何认识我们的民族工作、如何认识民族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如何认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如何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等。对这些矛盾与问题的解答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有的放矢层层展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勾勒出一个新的发展纲要和框架结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具有的理论穿透性和指导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学理性和通俗性,在近百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进程中是不多见的,它所产生和正在产生的理论能量,极大地改变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格局和面貌,它所呈现和正在呈现的理论魅力,正在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推向一个生机勃勃的新阶段。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与自觉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形态是分不开的。如果我们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各个观点组织起来,通过具体论述,就能看到一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相对完整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当代形态的雏形与轮廓。

 

一是“纲论”和“主线论”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地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和民族工作的主线,所有工作都要向此聚焦。这属于“是什么”的范畴。

 

二是“价值论”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这属于“为什么”的范畴。

 

三是“人心论”和“党的领导论”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做好民族工作“最管用的就是争取人心”“关键在党”。围绕争取人心工作和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还从多个维度阐释,诸如文化认同、处理好四种关系、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进“五个认同”,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等。这属于“怎么办”的范畴。实现了对当前民族问题敏锐洞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表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民族理论同民族复兴的伟业紧密相连,构建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新形态,它的主要特征至少有这样几点:

 

一是把增进共同性落实到民族工作各个层面,从而使许多民族理论和实践具有新时代的时代性;

 

二是实现了民族理论从概念演绎到现实逻辑的研究范式转型,实现了民族理论主体自信的认知模式转变;

 

三是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理念到规则、从路径到方案、从顶层设计到实施办法,全方位地提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新范本。

 

解决“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的问题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新发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内核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对这些问题给予创造性的回答与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精辟地规划和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的路径,这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史上具有突出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当下中国正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这些历史性变化必然对民族工作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和“主线”,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升为“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就是回应这种时代变化。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是要处理好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把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作为重要原则。二是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实现好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进程中各民族具体利益。三是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四是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作为中国伟大社会变革一部分的民族工作变革,同样需要结合实际创新发展,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在特定国情和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新的探索与创造。从这个视角观察,我们就更可以看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已经和必将产生的深远影响。

 

(作者:王新红  系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