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理论研究
 
加强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思考
作者:刘望秋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2/6/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秦汉以来,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就以多种方式碰撞与交融,这种频繁的文化交流强化了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密切了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促进了新疆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通过发展文化,各民族人民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了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同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认识,实现深度交融。

 

一、加强各民族文化交融交流的意义

 

新疆是丝绸之路的枢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文化的荟萃之地,各民族文化互动频繁。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后,随着汉朝列置亭障、充戍卒、置屯田等,汉文化就与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展开了频繁的碰撞与交融。新疆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此源远流长,表现形态各异、特色鲜明,对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关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不仅是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客观需要,也是构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助推力量。各民族在深度交融中,形成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

 

在新疆这样一个民族众多、文化多元的地区,鼓励各民族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对建设我们共有精神家园是十分重要的,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我们要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本原则,统筹推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创新发展,促进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互动融合、相互促进,扩大认同、增进共识,不断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新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作为制定和实施民族文化政策的理论指导,引导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宝贵财富;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深刻记录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痕迹,是其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是烙印在少数民族身上的不灭印记。

 

二、对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思考

 

提升现有的文化认同。新疆的汉族与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具有悠久的传统,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从新疆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的角度来说,新疆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的认知关节点在于如何认知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才有可能产生不同文化相互包容和适应、不同文化成员和平共处的局面,进而才能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即使没有全员的情感认同,但能够做到对共同规范予以理智的认知和遵守,那么在当前也是为人们所期待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于契约精神的一种理性认识和遵行。

 

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公民法制教育和国家认同教育。不但要使文化融合教育融入社会,同时还需要将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文化交流的内容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够令主流文化更具有亲和力,从而提升少数民族群体对于中华民族、国家以及公民和法制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

 

让文化融合回归日常生活。回归日常生活首先在于构建整个社会教育的良好氛围,在这个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教育,并结合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内容,采取能够让少数民族群体获取更多直接体验的教育形式。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本身也面临着现代化问题,文化的认同和发展离不开新疆经济建设、思想观念、法治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各民族文化融合不仅仅是文化适应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并且与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息息相关。

 

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文化碰撞与交流,只有各种文化多接触,才会相互接受、相互促进交融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文明的发展,民族地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将发生重大改变。原来封闭的,传承几百上千年的民族文化将被改变,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式。近年来,许多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务工、学习和培训,通过与其他民族的接触,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开放,有了很多提高生活水平的想法、同时也学会了很多技能,从而提高了家庭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这就是各民族融合给老百姓带来的直观的利益。

 

近年来,党和国家大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发展文艺精品战略,发展繁荣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引导各民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和文化观。大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标准化均等化,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坚持文化润疆,构筑新疆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民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和宗教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促进了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方面,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在民族文化共发展的过程中,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及使用,健全完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载体,通过发展大数据、视频、歌曲等媒介宣传各民族的文化,让少数民族群众亲眼看看“外面的世界”,潜移默化地了解各民族文化,自觉融入中华文化。同时要鼓励少数民族群众主动交往交流,“只有走出去才会真正体会”,通过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去各地,提高技能、增加收入,让群众切实看到交往交流是对自身有利的;同时也要招商引资,邀请有志向、有想法的有志之士来新疆投资、发展……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路径。

 

(作者:刘望秋  单位系新疆阿克苏地委党校)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