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理论研究
 
凝聚共同富裕的磅礴力量
作者:毕金玲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2/8/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感不断增强,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实现共同富裕,不仅关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更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共同富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认知与价值追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共同富裕的理解,既有着深刻的理论支撑与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有着深沉的现实思考,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人民立场,也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以一种潜在共识的方式,显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运行的深刻洞察,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历史方位与历史使命的准确把握,激发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共同富裕的强调与重视,迫切要求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更高阶段的社会形态,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它是充满生机活力的阶梯式递进、渐进式发展的过程,是从低层次共同富裕向高层次共同富裕跃升的过程,是从局部共同富裕到整体共同富裕拓展的过程;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是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与共同富裕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社会形态,共同富裕既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效率,又要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和维护公平,这是共同富裕社会形态的基本属性;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是社会结构更优化、体制机制更完善的社会形态,这不仅是社会发展概念,更是一场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民族差距、收入差距为标志的社会变革,是一场涉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区域结构调整的社会变革。要在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找到加快推动社会变革的方法和动力;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是文明全面提升的社会形态,精神富裕是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精神维度,在共同富裕的大场景里,精神富有被赋予新内涵。文化是社会生活的总和,社会进步是先进思想文化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结果;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是人的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社会形态,是属于全社会的共同富裕,要求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分享。因此,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问题上从达成共识,走向形成合力,凝聚磅礴力量,已经是当务之急。

 

要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形成共同富裕的磅礴力量。凝聚磅礴力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其基础是共同奋斗,关键是共同行动。要深刻认识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的基础是共同奋斗,必须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需要通过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能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共同行动,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持续顶层设计,研究出台《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施方案,加快构建促进共同富裕监测评估体系,还是试点层面的抓好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出台各民族地区“扩中”“提低”行动方案等,目的都是推动更多人迈入中等收入行列。同时,各民族地区也要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人人都要争当共同富裕的参与者、贡献者、维护者,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兜底救助和保障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它逐步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把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要通过中华民族的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富裕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就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前提,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激发共同富裕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备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倡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与贵和尚中、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增进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锻造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带,形成新时代的爱国统一战线,构筑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当前,面对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具体目标,必须在提升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获得感中,在凝聚各族群众的思想共识中,在激励各族群众共同奋斗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充分激发各族人民的责任与斗志,广泛凝聚中华民族的一切智慧和力量,形成全体中华儿女同携手、共奋进的生动局面。(毕金玲)

 

(作者单位系中共昆明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