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瓦窑镇:“四个二”奏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作者:通讯员 孙华玲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2/11/9

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乡镇,居住着汉、彝、白等22个民族。近年来,瓦窑镇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采取“四个二”举措,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推动瓦窑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走深走实。

 

瓦窑2.jpg

瓦窑镇生活越来越好,群众喜笑颜开 供图

 


“两学”唱响民族团结协奏曲,守护各族群众团结生命线。瓦窑镇全年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民族团结进步相关内容4次,200余人次参与学习。利用“山水瓦窑”微信公众号等途径,转发《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等法律法规,促进领导干部常态化学习。此外,瓦窑镇组织全体领导干部职工开展民族政策知识测试、党的理论知识现场答题竞赛等,大大激发学习热情,提升各族领导干部素质基础,使各族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两护”唱响文化相融交响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瓦窑镇依托“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打造民族文化墙、民族文化广场等,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积极争取资金,完成对赵锡光将军故居的修缮,深入挖掘赵锡光将军的革命历史和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团结故事。赵锡光故居先后被命名为“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同时,瓦窑镇积极打造非遗文化精品,充分挖掘节庆文化活动,着力培育和积极引导乡土文化传承人培养新人,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对特色文化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和发掘。瓦窑丧葬习俗山歌小调“细皮白”、小浪坝村旧地基民族年俗“双龙会”入选保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小浪坝村彝族文化双龙会、火把节已纳入2022年民族文化项目。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两壮”唱响产业发展进行曲,拢住民族地区各族群众聚宝盆。瓦窑镇立足各民族村资源禀赋、发展条件等优势,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探索核桃林下种植、品种改良、产品深加工等方式方法,推进核桃种植业提质增收。在下麦庄、横山、磨房等民族村积极支持村集体合作社发展核桃种植加工等相关产业,下麦庄村先后荣获“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积极支持特色中药材种植产业,民族村横山、小浪坝村连片种植中药材近1500亩,省工信厅对口帮扶小浪坝村建设中药材育苗基地一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产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时,为响应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战略,交流学习典型经验做法,组织交流学习肉牛养殖经验。突出“一村一品”作用,以大力宣传“畜牧+保险+信贷”政策方式,提升生猪肉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推进生猪、肉牛全产业链发展。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两建”唱响民族团结示范曲,凝聚团结奋斗总合力。瓦窑镇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民生工程,着力形成“生态宜居、文化丰富、人民富裕”的民族文化示范精品。利用国开、浦发、“沪滇合作”等项目,基本实现民族地区村组道路和人饮工程全覆盖,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聚焦示范村镇建设,带动共同发展。2016至2019年,瓦窑镇实施了下麦庄、马转弯、松坡等9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建设。2021年完成木瓜村、横山村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项目,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项目,3个项目共涉及4个村寨,补齐民族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各族群众生活质量,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如今的瓦窑镇,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广泛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不断增强,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思想更加牢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瓦窑镇各族干部群众正以昂扬的姿态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通讯员  孙华玲)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