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家庄社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五抓五强”创建举措,从政治引领、发展格局、服务举措、教育载体、创新动能、有效路径等六个方面着手,积极探索社区民族团结治理新思路,形成了“五到位工作法”,引导社区各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绽放出民族团结的“幸福之花”。

抓党建强基础,聚力党建引领民族团结新局面黄家庄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融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整合辖区志愿服务资源、发挥群团优势,联合辖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一是打造“党建+融合体”。以党建为引领,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云南省老年病医院青年志愿者义诊服务队,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普法讲堂,昆明供电局安全用电讲师等资源优势,形成通力合作,服务为民的民族团结融合体。

二是“供给”与“需求”紧密结合。社区全面调查社区群众需求,确定“需求清单”,充分征集在职党员“志愿清单”,通过党员干部认领“微清单”“微服务”“微梦想”的形式,推进外来人员与本地居民共享公共服务。
三是群团助力服务。社区发挥群团优势,整合辖区公共单位、非公组织、社会组织资源,组建党员、巾帼、环保、文化、消防、法律、医疗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助学关爱、妇女灵活就业等志愿服务活动,共建各族居民共居共事共乐的大家庭。抓宣传强教育,聚力文化引领民族团结新阵地黄家庄社区通过打造民族团结新阵地,抓实民族团结政策宣传,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社区在塘子巷地铁站街区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融心苑”,塑造起“福”字雕塑,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向群众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理念融入社区居民公约,将维护民族团结变为居民的行为公约。利用社区公众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辖区公共单位LED显示屏扩大宣传教育阵地,开展各族居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宣传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黄家庄社区通过抓实民生服务保障,充分打造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以爱心食堂为载体,为辖区老年人、各民族困难职工1000余人提供中餐服务。搭建基层协商民主议事平台,邀请物业企业、住建、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管理服务、平安建设等问题共同协商研究解决。在社区为民服务大厅设立民族事务窗口,为各民族居民办理手续、解决疑难、提供贷免扶补、小额担保及创业指导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
社区还建立“创业讲堂”,对辖区内各族群众及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给予就业创业技能帮扶,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快较好地融入社区生活,在享受社区服务的同时,成为社区治理的一份子。今年举办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活动10期,办理就业创业证19人。抓服务强效应,聚力特色引领民族团结新气象黄家庄社区通过多渠道、广覆盖等方式,开展“手拉手”“心连心”等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民族联谊活动,增进各民族间情感交流。
一是利用传统节日及民族节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搭建起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二是依托法律咨询、红色义诊、周五大扫除等活动,向各族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免费送医送药等服务,不断提高各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抓治理强稳定,聚力法治引领民族团结新风尚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黄家庄社区从民族法治教育宣传着手,抓实民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巩固民族团结,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黄平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