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宗教知识
 
道教传播在云南
作者:萧霁虹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7/4/12

 

 

 

 

云南自古是少数民族部落聚集的地区,与道教重要流派五斗米道的发源地四川毗邻。张陵在四川鹤鸣山把神仙道化成宗教,创立五斗米道,置二十四治教化治民,二十四治中的蒙秦治就设在金沙江南和滇东北及滇西的部分地区。因“民俗略与巴蜀同”和特殊的地缘关系,道教在东汉末年便传入云南。最早传入的教派是五斗米道。

 

魏晋时期,最具传奇色彩而又传播较广的是孟优的记载:“孟优,世居巍宝山,与土帅孟获兄弟也。素怀道念,常往来于澜沧、泸江水间,得异人授长生久视方药诸书。”诸葛亮南征云南时,士兵误饮哑泉,“优进仙草,立验”,诸葛亮感激不尽,欲赠功名金帛,孟优坚辞不受,依然是“高士幽栖独闭关”,继续在深山修行。这一历史传说反映出,早在三国两晋时期,就有道教隐士栖居于滇西巍宝山修道,并行医济世。

 

南诏和大理国时期,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云南与中原和周边国家、地区交往频繁,佛教信仰在洱海地区逐渐成为宗教信仰主流,但道教崇信依然流行。唐中叶时,“蒙氏强盛,蜀人有以黄白之术售于蒙诏者,蒙人俾即其地设蒙化观,以为修炼之所”。蒙化观即今玄珠观,是南诏王的宗祠,内祀细奴逻的母亲茉莉羌,是南诏最早建盖的祖先崇拜和道教并存的殿宇。道教炼丹术也在唐中叶传入南诏。这些外地云游道士进入云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云南道教的发展。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南诏与唐王朝举行苍山会盟,会盟誓文中有“上请天、地、水三官”的仪式,从中可知,会盟采用的是天师道的三官手书方式,表明南诏统治者深谙道教文化。

 

随着元朝的统一,纷呈的道教派别逐渐融合,形成正一和全真两大教派。元代是云南道教史上的重要时期,云南设立行中书省,政治中心从洱海地区转移到了滇池地区。此时,大批的汉族移居云南,将他们所信的道教神祇携至云南各地,道教派别先后传入云南。元末明初,武当道派创始人张三丰一度至滇,吸收江南谪滇富户沈万三翁婿及其外孙女余飞霞等为弟子。永乐时,全真派长春真人刘渊然谪居昆明龙泉观,他在云南开宗创派,滇人慕名“咸往求济”,他受召回京“领天下道教事”,于宣德年间(1426—1435年)奏请立云南、大理、金齿3道纪司,云南道教随之声望大振。故而近代学者认为,“滇之有道教,约在元室统一以后。明清之际,固尝盛极一时,各地道观,如琳宫贝阙,彼此相望,金碧辉映。”

 

明清两代是云南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道教为地方上层人士所接受,镇守云南的沐氏家族推崇道教,当时的著名文人李元阳、高奣映等也受道教影响,均有诗文问世,道教各派纷纷传入云南。明清时,云南道教主要有武当道派、全真道天仙派、龙门派、长春派、随山派和西竺心宗,民间有正一派。在云南各地多建有道教宫观,云南、大理、永昌和楚雄4府,设有管理道教事务的道纪司。云南各地兴造宫观,明代有103所,清代有142所,加上前代所建及年代无考的200余所,至清末,云南共有道观465所。云南道教在明清时进入兴盛时期。

 

(萧霁虹,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